迈克耳逊和干涉实验

发布时间:2014-12-26    编辑:物理学法小组    来源:网络&投稿

迈克耳逊(Albert Abraham Michelson,1852.12.19-1931.5.9)是美国物理学家。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于光速的精密测量。

迈克耳逊为了提高测量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的速度的精度,在柏林工作期间,设计了一种干涉仪(即现在称为的迈克耳逊干涉仪)。19世纪初,托马斯·杨(ThomasYoung,1773—1829)和菲涅耳(A.J.Fresnel,1788—1827)的研究,使光的波动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参阅本书第41页)。但是根据经典力学的观点,波的传播必须存在介质,所以人们想借助“以太”来传播光,并想利用各种方法来检验“以太”的存在,确定它的属性。到了80年代根据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知识,认为“以太”是充满整个太阳系,地球就在这个“以太”的海洋中运动,但是又认为地球在这个“以太”海洋中运动,不会扰乱“以太”原有的分布。根据这一图象,人们就希望利用实验来测定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速度,这就是平时所说的“以太”的漂移速度。从1880年开始,迈克耳逊就利用干涉仪来测量“以太”的漂移,以证实“以太”的存在。那时,他想比较光在直角时的路径,作为发现地球相对“以太”运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地球运动的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之间,光通过同一距离的时间应当不同,这一差异在干涉仪上应该出现干涉条纹的移动。1881年,测量的结果是否定的。后来,他和美国化学家莫雷(E.W.Morley,1838—1923)合作,改进实验装置,提高精度,继续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于1887年12月发表论文“论地球运动和传光的以太”,宣布得到了否定结论的实验结果,表明测量不出“以太”的漂移速度,由此说明地球和以太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这就是物理学史上有名的“零结果”。这一结果表明过去的这幅图象是不正确的,从而表明以往的观念和理论有片面性。
相关推荐

好学网关注中小学教育,分享教学资源、学习资料,K12学生老师必备网站!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0 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