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发布时间:2014-11-05    编辑:化学学法小组    来源:网络&投稿

摘要: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叅Rp]m sD8-8m=V8ދ2о,^#lQi$~$;`ێFB@L4u:Ϙ ۶|n6o?CempiF"CE8b8b"Yh\(Rey rpSTr& CKMp Rs;?N* vnd9 I~{5ʾ@oxŧSJGor倆Wf薘L2T &ի1݅?_u,.dkx}YD"AHwK˳}6wy ڢ$5=+$qG;Rڤ?9au)* r6Nx|V{J$3:%hgFfKBW7†,$Պ|7-n8Jop/HǃYCUʟ4ҷ6'Ň64"Uz;6ыj;fuWaد9͵SfI LhZM,%͘ dA[e#h¿-lP[܄}aS@H/)yLGO6.E>fxDyע1O`/B8gYJ)qK߱jЂ;hB#ɯ'1Anlu^ ?e?@M |5b& 8o '`OF&9UƝUAnB.wy6 4l7˨d< \|UVKDч#2=>/\MvLp,S8m~;LL\ -!{c,}T˧Ϙ تR? x(l&j~ P,s~*x$nfT?\0ˡēkYxl*j|#2ʯF8se+_j$~t,:vN7ѩX:ӝLyx%bNŧAv5]΋8ђmWlh+r,Zt:şCG7iv7^AN[ԾAU|D0Xӟ@y t.:^LǫitZ8ߑdZ8ߒob#N˧љTPALH>M ,pv"6ͷQ\TWP!DŘR@cIe]͗p#NȧѥZ߽*t8 .bMSyv5yw1GbJ uAsO4qs#KRMM0g QHY=zPzhJƶ Bm$e\=gAg|VK%t' *!PJr9'E2bNvT޵)]/p˅t\]N>$fD!Qm)0.r?)$ŧvpI]IMGi2sTˣ¸7~C-?FF/qt}outMW`:l̵Mz~6~r>X/B䮼q^*mnkU±ۓSU jU,f[yHx39BFboL"!>m}1ŰQoM+ dze1-X?M 8(q)@ߣV6B݇m["7۠<émA3< %YyfC !v[&h&EzFXdV$ .ڠF etF9?K2_i>W^Uca/~?d ,)Y7moR2%kCwǘs.F1% U6\63m&e65Nq<ȑ+ 9% Eb$&0 <݂Vi h_@_Ơl򗝶^3S I<Urh=zO<=G٭Vu8yko#b~dnSLT7.wPvH:Yx{.v%'6ű'F9=%w9.M`?ZqJųt A`y#> ۗx݌loa4(Q=m 5%@aџ.RnN\O&˷DHny]rd/1kxaN3RKW,נ>vY&qA]۔P W&f| ɝN4`e@/K;D31rNR$e+@dRHjO6Y-g0]i1+ VʫZ!9vn H7@l[ɠ9 ߢ:܆xް͍ͤ[Ij@ ^ӡ;2LM)o$y2g^z=0g =5+ԇhq{0)RAW(O0s 4k7t-)+ t<&O4}Z aG5 i2pjQViTΘ?t˯/k=Lv}^k-JR¿2 %O1ur%*RO)cZ#~}\ؼA[<X6>2 =^Rl9c^M꽵b4*/f_q%{ipm3D6+`E|ѹCa,|P۶Q-'1pk?[CkhC%f6J4Y?Yc,YIUw;WYaP|+Q 7iXj^aw<#襥[kYg,C'^.BG&Z\LrRRl.Q'zTPy6L5sBx_'Т!S ,HueTsB/ꅟhG!1\k'6P'`I^%*^ \7a؛}IuP4Uzj& `OxS' U8ޱ"*s*TrYom3qj0&F?S5癧HэTeaTy.)v(ߣ0ZE,Qo 'foMy)zK~h^ZKM:MU] jR{y0|0@Lݓqۃm`T⸌#wq<>yD 2~o26ϋ5hs0MM v7+u%(6GZ]2:[FXPiàY|{>H@ݦwj+kS~ XlrmV9xQ2>\7 ҷ!׵Z70,CC#Fu8Ve ~6짏'(LWVF3sA'Vs4>:״%'=G2TmNъݱX_tG!T31U-ܳ1F&HM9d*J.oP ,H\';s)p]Hp/y pa:!ĚlL MzF/@!۷(^^,Æ0@# iοчnj%9ESLxGַ IvW·MkC<<$3ѧXS|8[9rLlGl[W̶y>LYkS-opAD9Z[wAqIjc方式上升到创造性思维方式。

要学生学会这种思维并引导自己进行创新思维,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经常作这方面的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途径;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对学生解题有创新的,即使在萌芽状态,都要积极扶持,千万不能有意无意的扑灭在中国学习联盟脑中冒起的各种神奇的创新性的火花;考试也应鼓励创新,凡有新颖解法和独特见解,即使答案不完整,不全面,有不准确之处也应酌情给高分。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求异,达到创新的境地。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怎样培养创新能力呢?

这里谈谈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培养想象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气体;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

培养想象能力,还要大胆的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例如讲到N2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氮的化学键,N2变得非常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这种意想不到的想象,老师要及时加以肯定、称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和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课堂实验的教学。实验时,同学们要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等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或其它直观条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时,要求学生弄清实验仪器的各结构名称、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求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静到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状态,要弄清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从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在实验时留有“空白”和“开发区”,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现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主要是作为验证化学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改进实验、设计实验等方面的指导。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在平时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为三种形式教学:(1)对于重要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2)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后上台演示;(3)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的思维状态,进而改进实验。

例如,在进行“氯气实验室制法”的演示实验教学时,学生弄清楚了实验装置设计程序(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验证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理解了控制反应条件,对比试验等实验方法,我先让学生观看本节8页的装置图示,再让学生思考:(1)该装置是否能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l2?(2)添加哪些仪器和试剂可收集到纯净而干燥的Cl2?(3)如何验证Cl2的漂白性?不一会有的提出“浓盐酸易挥发,气体中气有HCl气体和水蒸气。”有的认为:“排空气法收集Cl2容易混空气”。有的说:“难以确定收集满否”等等。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要求上台进行演示。第一次实验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后面学习HCl、SO2、NH3、CH4、CH2=CH2等气体的制法时,学生都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又如我们在演示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79页[实验3—5]时,由于生成的SO2具有刺激性气味而影响课堂气氛。我们趁机诱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这一缺陷?学生积极思维,设计改进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有的说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的棉花;有位学生设计了用“W”型试管组装的实验装置,在演示浓硝酸与铜反应时也被我们采用。

而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的具体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组合装置,组织环保小组测定水体污染等课外实验,能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新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需要,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

好学网关注中小学教育,分享教学资源、学习资料,K12学生老师必备网站!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0 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